English

服装也是一种语言

2000-07-17 来源:生活时报 李清 我有话说

早先看过一个日本风光片,其中一段介绍日本人如何喜欢包装。不单是穿衣戴帽这些事上,小到买一只香蕉送人,也里三层外三层地包上一堆花花绿绿的彩纸,然后再无比精细地为它扎上一只蝴蝶结。此种行为真是让人叹为观止,心想这日本人真是娇情到了极至。不过后来想想也很对。你不说话,我也不说话,谁知道在花花绿绿的外表下,你是只香蕉还是只苹果?

所以顿悟服装的重要性。在每次套上衣服出门见人之前,你是否问过自己:我的衣服会告诉别人我是谁?

“如果想要成功,最好先打扮得像个成功人士。”于是严谨的职业装,塑造了一个笔挺的你,那些衬里、垫肩和流畅的分割线,能把任何一个不那么完美的人体衬托得趋于完美。真应了祖先们的那句话:人是衣裳马是鞍。但是“精装”的你会体会些副作用:窄瘦的西装袖是不大合适高举过头,扶着公共汽车上的扶手的。易脏不易洗的纯毛面料也经不住人群的反复揉蹭。所以在你鹤立鸡群似地挤站在公交车里,忍受着衣服的不舒适与周围人看着你错愕的眼神时,你还是要咬牙挺住,因为下一站也许就到了你的目的地了,走进华丽的写字楼后,你就与周围的一切和谐、默契了。等到某一天你成功得只需整天穿着舒适的高尔夫装乱晃的时候,你还是会对今天这身纯毛笔挺的西服套装心生感激的。

所幸还有一些天生有福的人不必做衣服的奴隶的,而且他们的工作可以纵容他们放荡不羁。男人的头发可长发迎风,而女人更是留得五花八门,为所欲为,颜色也丰富得可以。衣服除了怎么舒适怎么来之外,最重要的是个性。通常的“穿”字已行不通了,用“披挂上阵”来形容毫不为过。什么古典的、形式的、结构的,都被玩得不那么新鲜了。那些“形而上”的所谓“民族化”风格除了安个牌楼在头上顶着,中式领、盘扣什么的也变不出什么花样来了。自诩为“搞艺术”的这一群体觉出了心里发虚,眼神空洞,这是致命伤。赶紧不再招摇过市,收收心把自己手头的事做好。他们自己为自己树立了“文化”大旗,音乐戏剧领域的不必说了,吃也吃不出文化,穿也穿不出文化。光是“穿文化”足以叫它的从业者———服装设计师们叫苦不迭。一古脑地照搬几千年的文明史穿在身上怎么看怎么像件寿衣。把56个少数民族服装服饰用来一统当今的现代服装,也透着生搬硬套。痛定思痛,在理想与现实之间,挣扎了一阵子之后还得承认,服装行业等同于服务行业,是“为人体服务”。“设计”与“艺术”其实是两回事。艺术可以随心所欲,而设计的目的性则非常强。但不是说“服装中的文化”就不存在了,它不再是一个强拉硬扯的符号,它应深入骨髓,潜移默化,是一种内涵,一种素质,一种内功。不在于像叫做“休闲职业装”也好,还是“民族文化装”也好,不在乎你是做西服领还是中式领,是钉树脂扣还是手工盘扣,是选天然麻、棉、毛做素材,还是人工化纤类素材,“文化”这一素质都决定了你的产品是否有生命力与发展潜力。

我们为时间所累,为金钱所累,为空虚寂寞,为情感所累,灰色的都市令我们渐渐褪色,变得苍白不堪。我们需要服装服饰的鼓励与提携。我们愿意看到装扮得体,赏心悦目的同类在街上款款而行。虽然我们时而会偏激与幼稚,怀疑自己,但生存与意义,理想与奋斗永远同在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